
信息来源:原创 | 发布机构: | 发布日期:
|
浏览次数: |
王言森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相片。相片拍摄于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内,是他与一位9岁患者的合影,两人协作用手比出一个完好的“心”。
作为我省第八批帮助湖北医疗队队长、山东省立三院大内科主任,王言森的作业之一是到方舱查房。相片中的9岁小女孩是里面最小的一位患者。“觉得她年纪挺小,不容易,每次查房,都要专门关怀关怀她。”王言森说。
面对疫情,56岁的王言森毅然来到抗疫一线救治患者,却不敢告诉年迈的母亲,仅仅偷偷托付同事照料她的日常起居。
方舱医院收治的根本都是轻症患者,床位比较多,医疗队收治的患者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。尽管患者眼下病况较轻,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改变,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,丝毫也不能放松防护。
王言森率领的这支队伍,最大的特点是队员来源涣散。303人来自全省16市、153家医疗机构。队员们怀着同一个目的来到武汉,遵守指挥调度自不是问题,但经统计,有半数以上的队员从未通过二级防护训练,仅有十几名队员有过二级防护的实战经验。
“我跟他们开玩笑说,假如不会严厉脱穿防护服,你们便是在‘裸奔’。”王言森说。
时间紧,防护压力大,怎么办?作为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组长,王言森自是当仁不让,并立即“充电”进一步学习,清晨备课,组织队员紧急进行战前分批次理论训练和查核。重新冠肺炎的理论知识到患者阻隔办法再到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,他不厌其烦、耐性细致地讲解。两天时间,训练14场,训练队员600多人次。
通过屡次训练、练习,队员都达到了进舱的防护水平。进舱前,他反复强调:“咱们是来打仗的!防护服便是咱们的战甲,为了自己,也为了咱们,一定要做好防护作业!”
开始收治患者后,王言森发现患者比较焦虑,这对医治很晦气。他来到患者身边,详细问询病况,不断宽慰,及时给予鼓舞。“焦虑的原因很多。有的是对本身病况的担忧,有的是忧虑家人的病况,乃至周边患者病况好转出院都会对他们形成影响。”王言森说。
方舱内患者太多,很难一对一心思引导。很多患者围着队员,问这问那,队员们只能在作业空隙一个一个答复,费时,作用也不见得好。怎么办?
通过讨论,群策群力,医疗队决定树立一个微信群,每天由具有心思引导经验的队员轮值,24小时在线回答患者问题。队员们把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到防护服上推行,很快两百多人加入进来。在群里,患者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。有时走在路上,王言森还在回复舱内患者的问题。
患者晚上睡不着,队员们就给他们共享自制的催眠音乐;指标正常,但对病况还有担忧的,队员们就解说、分析,劝导、鼓舞……就这样,患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在一问一答间得到了满意。
一天又一天,方舱里齐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。在这里,患者之间互称“舱友”,互相友善,互相鼓舞,方舱俨然是一个咱们庭。
经医治,每天有患者治愈出舱,但离舱不离“群”,他们在微信群中补白“出舱”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责任引导舱友,也以这种形式表达对医疗队的谢意。3月8日,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正式休舱,山东医疗队累计收治599人,治愈出院305人,转出294人。
抵达武汉后,王言森一向奋战在一线,体力消耗很大,队友们忧虑他身体吃不消,劝他歇息。他说:“作为一名党员,我便是要冲在一线,出出汗、跑跑腿,心里才踏实。这也是医护作业者的本职作业,咱们需求拼尽全力,打赢这场特别的战役,看护咱们必须看护的人。”
作为我省第八批帮助湖北医疗队队长、山东省立三院大内科主任,王言森的作业之一是到方舱查房。相片中的9岁小女孩是里面最小的一位患者。“觉得她年纪挺小,不容易,每次查房,都要专门关怀关怀她。”王言森说。
面对疫情,56岁的王言森毅然来到抗疫一线救治患者,却不敢告诉年迈的母亲,仅仅偷偷托付同事照料她的日常起居。
方舱医院收治的根本都是轻症患者,床位比较多,医疗队收治的患者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。尽管患者眼下病况较轻,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改变,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,丝毫也不能放松防护。
王言森率领的这支队伍,最大的特点是队员来源涣散。303人来自全省16市、153家医疗机构。队员们怀着同一个目的来到武汉,遵守指挥调度自不是问题,但经统计,有半数以上的队员从未通过二级防护训练,仅有十几名队员有过二级防护的实战经验。
“我跟他们开玩笑说,假如不会严厉脱穿防护服,你们便是在‘裸奔’。”王言森说。
时间紧,防护压力大,怎么办?作为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组长,王言森自是当仁不让,并立即“充电”进一步学习,清晨备课,组织队员紧急进行战前分批次理论训练和查核。重新冠肺炎的理论知识到患者阻隔办法再到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,他不厌其烦、耐性细致地讲解。两天时间,训练14场,训练队员600多人次。
通过屡次训练、练习,队员都达到了进舱的防护水平。进舱前,他反复强调:“咱们是来打仗的!防护服便是咱们的战甲,为了自己,也为了咱们,一定要做好防护作业!”
开始收治患者后,王言森发现患者比较焦虑,这对医治很晦气。他来到患者身边,详细问询病况,不断宽慰,及时给予鼓舞。“焦虑的原因很多。有的是对本身病况的担忧,有的是忧虑家人的病况,乃至周边患者病况好转出院都会对他们形成影响。”王言森说。
方舱内患者太多,很难一对一心思引导。很多患者围着队员,问这问那,队员们只能在作业空隙一个一个答复,费时,作用也不见得好。怎么办?
通过讨论,群策群力,医疗队决定树立一个微信群,每天由具有心思引导经验的队员轮值,24小时在线回答患者问题。队员们把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到防护服上推行,很快两百多人加入进来。在群里,患者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。有时走在路上,王言森还在回复舱内患者的问题。
患者晚上睡不着,队员们就给他们共享自制的催眠音乐;指标正常,但对病况还有担忧的,队员们就解说、分析,劝导、鼓舞……就这样,患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在一问一答间得到了满意。
一天又一天,方舱里齐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。在这里,患者之间互称“舱友”,互相友善,互相鼓舞,方舱俨然是一个咱们庭。
经医治,每天有患者治愈出舱,但离舱不离“群”,他们在微信群中补白“出舱”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责任引导舱友,也以这种形式表达对医疗队的谢意。3月8日,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正式休舱,山东医疗队累计收治599人,治愈出院305人,转出294人。
抵达武汉后,王言森一向奋战在一线,体力消耗很大,队友们忧虑他身体吃不消,劝他歇息。他说:“作为一名党员,我便是要冲在一线,出出汗、跑跑腿,心里才踏实。这也是医护作业者的本职作业,咱们需求拼尽全力,打赢这场特别的战役,看护咱们必须看护的人。”